【2024-41/42/43/44阅读】
《陈允斌二十四节气顺时饮食法:春生、夏长、秋收、冬藏》豆瓣9.1
“春初早韭,秋末晚菘”,顺时饮食,好味且养人。
饮食健康—身体健康—心理健康,自得其乐,而其乐无穷。
一年二十四节气,每一节气有三候,一年七十二物候。每五天做一次养生记录(包括当日天气、饮食、身体、情绪……),尊重天地人,倾听它们的声音,顺天之命,顺时生活,做自己和家人的保健医生。
除了饮食内养,还要善用外养:①吸入法:药枕、香包、药茶熏蒸;②敷贴法:艾灸贴;③浸泡法:泡澡、泡脚。
图片
一、春生篇
(初春-养肝、养肾阳,仲春-清肝健脾,暮春-清肝养脾)
1.立春2-4/5至2-18/19,发陈,排毒、抗毒
·不宜进补,清味为主,吃春饼、春盘(应季辛味蔬菜:蒜苗、藠头叶子、韭菜、油菜苔、香菜;芹菜、韭菜、香菜、荠菜、萝卜缨;生吃或焯水后吃)。
·发绿豆芽:绿豆泡水,避光,每日水冲洗一次,3-6日即可。
·一候保护头部,二候预防病毒(吃七菜羹、春盘,清除陈寒、浊气)
·排浊抗霾茶:干鱼腥草15-30克,乌龙茶6克,鱼腥草冷水下锅,水开后煮一分钟关火,泡乌龙茶(脾胃虚弱,可加陈皮)。可饮至三月中旬。
·元宵节,汤圆馅儿:黑芝麻250克、橘皮糖250克,猪油/黄油100克,开水50ml;自制汤圆:糯米粉1kg,大米粉250g;煮汤圆的水中放入一块带皮生姜,煮好后加一块红糖;吃完喝大蒜煮水帮助消化。
·人日(大年初七)喝七菜羹:芹菜、韭菜、香菜、荠菜、萝卜缨、芥菜、蒜苗、小葱、繁缕,切碎煮汤,勾芡出锅即可;生发阳气,疏散风热,清肠排毒。
·调节心情,疏发肝胆之气。饮食健康—身体健康—心理健康。春季第一月生发肝气,第二月疏肝理气,第三月清肝排毒。
2.雨水2-18/19至3-5/6,需注意春寒
·吃甘味淡味食物补益中气,调和脾胃:米、面、玉米、土豆、山药是甘味中的正味,白菜、莴笋、胡萝卜,鱼肉+胡椒粉、牛肉、虾;甜味解毒(甘草水)、止痛,吃多伤脾、伤肾;甘酸滋阴,如水果/甘辛助阳,如芹菜、肉桂、姜枣茶/甘苦祛湿,如薏米、茯苓、白扁豆/甘咸补血,如墨鱼。
·吃春韭减寒,搭配绿豆芽,凉拌青韭芽,通气血、消疲劳、清肠毒。可辅以蒲公英根茶,对男性很好。
·预防传染病,常喝防感护生汤:鲜荠菜1把、萝卜缨1把、牛蒡半根、干香菇3个(荠菜起锅前放入,煮1分钟即可),一周一次预防,病毒活跃则多喝几次。
·调理脂溢性脱发和斑秃:侧柏叶古方生发药酒(侧柏叶200克、带皮生姜3片,白酒1斤,浸泡两周至颜色变棕)生姜擦头部-抹药酒-继续姜片擦头部约5分钟-不洗,早晚各一次,坚持一个月。
·小青龙汤—可调理咳喘、鼻炎、肺心病;
·散热排浊茶:竹茹3克、陈皮半个冷水下锅,开锅后煮10分钟,取水,冲泡白茶6克,有炎症则搭配鱼腥草。根据身体反映来喝,舒服的话可以持续喝一段时间。
·多吃萝卜缨(萝卜头发萝卜缨、萝卜籽种萝卜苗):补钙/降火降血压/抗呼吸系统病毒/调理打嗝反酸/调理成人消化不好、孩子积食/开胃;感冒痊愈后胃口不开—炝炒萝卜老秆,伤食后咳嗽—凉拌萝卜缨。
3.惊蛰3-5/6至3-20/21,宜运动生阳
·黄豆萝卜汤:黄豆50克、白萝卜半斤、葱白连须1根、盐、胡椒粉,健脾、清肺、排毒、助消化、利肠胃,可从惊蛰喝至春天结束。
·预防外感,清热、排毒、抗炎,喝桑菊茶:白菊6朵、桑叶5克、绿茶1克。风热感冒—桑菊饮,原料加倍喝、白菊可换成黄菊,嗓子疼痛、扁桃腺红肿—白菊换成野菊,需要的时候喝,日常清补喝桑叶茶。菊花升举清阳,桑叶清肺润燥、清肝明目,绿茶抗病毒、生津止渴、润燥。
·一个季节什么脏腑最旺,就要少吃跟它同属性的事物。
·春天少吃酸、少吃水果,不宜大补、以排毒为主。秋冬吃酸味补肝。
4.春分3-21/22至4-4/5/6,肝气旺,肝藏血,宜调节情绪,疏肝理气,保肝护肝
·疏肝保健茶,茉莉玫瑰双花茶:茉莉4克、玫瑰12朵,闷泡5分钟饮用,有虚火或口气重-加大茉莉花用量。
·疏肝解郁茶,预防黄褐斑、调理肝火型失眠,月季花6多、玫瑰花6朵、茉莉花12朵。
·上巳节,水边游玩-疏发肝气,佩兰沐浴-祛除陈垢,吃上巳菜-荠菜、搜陈寒、祛血热,荠菜鸡蛋汤(荠菜一大把、鸡蛋6个、红枣12个、带皮生姜6片)(女性生理期不喝荠菜水和绿茶,喝姜枣茶加红糖)。
·寒食平安粥:大麦仁、杏仁、麦芽糖或蜂蜜,大麦仁、杏仁泡水,杏仁打成浆,煮麦仁,加麦芽糖调味。
5.清明4/5/6至4-19/20/21,万物皆显,小心各种流行病毒
·清明菜(田艾),煮粥:清明菜、糯米1:1下锅煮粥
·调理抑郁-甘麦大枣汤:整粒小麦或浮小麦50克、大枣9个、甘草9克、大米。
·警惕午后春困,春困就是亚健康。①先清-喝醒神茶:竹茹3克、生麦芽5克、桑叶5克、陈皮10克,冷水下锅煮七八分钟,连喝5-7天,化痰止咳、消除胸闷腹胀、使人神清气爽,儿童换成炒麦芽、孕妇去掉麦芽;②后补-陈皮牛肉:黄牛肉250克、川陈皮1-2个、豆瓣酱、醪糟,可加胡萝卜,豆瓣酱可更换为黄豆酱。
·小朋友长期咳嗽,喝镇咳饮:罗汉果1个、柿子蒂3个,加水煮40分钟以上,可反复煮水。
·警惕百日咳,四到六月高发期,喝罗汉果柿子蒂老白茶(罗汉果1个、柿子蒂3个、老白茶10克)辅助调理。
·慢性支气管炎,喝清明止咳糖水:新鲜清明菜250克或干品50克煮水15分钟滤出汤汁、再加一点冰糖煮15分钟滤出汤汁,两次汤汁混合,一天内分两次喝完。
6.谷雨4-19/20/21至5-5/6,易过敏、肝阳上亢、上肝火,养心,与香气为伴
·清肝养脾茶:绿茶6克、陈皮半个、油菜花蜜1-2勺,保肝、清肝毒。
·养咽清嗓茶:浓绿茶、槐花蜜,春天咽炎消炎、预防。
·吃香椿,通肾阳、补脾阳、暖胃、祛风湿、调理糖尿病,头茬直接盐腌拌豆腐食用,二茬炒鸡蛋,也可做香椿鱼、腊肉糯米香椿饭、香椿拌黄豆;香椿保存:焯水后速冻、盐腌(腌制品3-7天亚硝酸盐含量高、两周后食用)、油泡(香椿、大料、油、盐,先盐后油炸保存);喝香椿叶茶消炎、预防肠道癌变;香椿根-椿白皮祛湿热;香椿子调理虚寒性咽炎
图片
二、夏长篇
1.立夏5-5/6至5-20/21/22,养心,固摄肾气
·姜枣茶(立夏喝至三伏):带皮生姜3片、6个红枣掰两半,久煮约1小时,也可焖泡或煮粥;
儿童:有痰易感冒-加陈皮,脾气急-加玫瑰,便秘-加20克牛蒡,虚胖汗多爱上火-加罗汉果,瘦弱面青白、脾胃虚寒-加麦芽糖,胃热上火-加蜂蜜,女性气血虚-加红糖,肝火-加1个陈皮、12朵玫瑰,湿疹体质-搭配罗汉果、菊花、鱼腥草(果菊清饮),妇科问题、寒湿重、受凉易腹痛-加7粒花椒(汉宫椒枣茶),吃生冷瓜果导致水泻-姜枣茶煮10分钟后冲泡绿茶和姜丝,慢性胃炎-加20克蒲公英根;
注意事项:趁热喝、中午前喝、入伏前喝、内热重不喝、皮肤病急性发作期间不喝、孕晚期不喝、生理期不喝、术后伤口愈合期不喝。
·对柳絮、杨絮过敏,每天用10克甘草煮水喝预防。
·温补肾气,核桃壳煮鸡蛋:核桃壳6个(煮水1小时后放凉煮鸡蛋)、鸡蛋6个、酱油、盐,吃立夏十五天,肾气虚可吃全年。
·萱草忘忧茶:黄花菜25克、冰糖2粒或蜂蜜适量,沸水冲泡后闷泡20分钟,可反复冲泡2次,健脑、降血脂、预防皮肤衰老、消炎解毒。
2.小满5-20/21/22至6-6/7,小得盈满
·采摘头茬金银花,金银花阴干泡水喝,金银花藤煮水泡澡调理幼儿湿疹、预防痱子。
·“吃梅续命”保肝、降脂:①青梅酒(青梅2斤、白酒或黄酒3斤、老冰糖半斤到一斤),酒梅干消食、开胃、止咳;②冰梅酱(黄梅一斤、黄冰糖半斤、少许盐)健脾和胃,调理皮肤角质化;③乌梅干。
·考试饮食:早餐(橙子、鸡蛋-蛋羹/荷包鸡蛋红糖水、粥和面食),午餐(鱼肉虾肉、红色蔬菜-胡萝卜、甜椒、西红柿,蜂蜜西红柿汁),夜宵(苹果糖水/烤苹果);考场提神-人参片含在舌下/进考场前吃一根香蕉。
·清心火茶饮-莲子心甘草茶:莲子心2克、甘草5克,开水冲泡,焖一会儿。
·缓解痛经-核桃红糖茶:带皮核桃仁50-100克,红糖100克。
·端午养生:①家悬艾蒲;②兰汤药浴,老年人艾叶菖蒲足浴,儿童金银花浴,女性兰芷香汤浴(佩兰30克、白芷15克,水开后煮5分钟取水,可煮两次),艾草花椒生姜煮水泡脚祛寒湿;③佩戴香包(陈皮、丁香、山奈、艾绒);④吃新蒜煮蛋(2头新蒜、4个鸡蛋);⑤外用雄黄酒(雄黄酒50克、高度白酒100毫升),防治疱疹、廯;⑥吃咸鸭蛋滋养肾阴、清肺热;⑦吃糯米香粽(宜红豆沙、蛋黄馅儿,黄米糯米包),补益肾气,清血热。
3.芒种5-5/6至5-20/21/22,阳气顶点,人体生长高峰期,重点养心
·多吃整粒麦子煮熟的饭,养心脾、养神经、止烦热、止虚汗。
·吃炒面(麦粉、牛骨髓油、核桃),开水冲调,滋养心脾,调理腹泻、便溏。
·焦虑、失眠、芒种期间燥热——甘麦大枣粥。
·樱桃,养心养血养颜;毛樱桃泡酒(樱桃2斤、白酒或黄酒2.5升),治疗风湿性关节炎、腰腿痛、活血暖身、消炎抗氧化;含铁、褪黑素,吃樱桃糖水(去核樱桃、白糖/蜂蜜)、樱桃甜汤(樱桃、鸡蛋、醪糟)-补心血、改善睡眠、滋润皮肤,调节作息;发物,上火、风热感冒、咳嗽时不吃。
·午睡一小时或静坐(手掌放在膝盖上)养心,无用方得从容。
·二子延寿茶:枸杞子6克、五味子6克、(红糖),沸水冲泡,闷20分钟后喝;下午喝,可喝到立秋,补五脏之气,适合气阴两虚、早上睡不好觉的中老年;感冒发热有痰不喝,不与黄芩同服。
4.夏至5-5/6至5-20/21/22,养阳养阴并重,阴阳互争,多休养身心
·吃养阴食物:麦子、咸鸭蛋、桑葚,滋阴养血桑葚膏(新鲜黑桑葚、甘蔗红糖),补肾阴虚
·察病的好时机,心阴不足-心烦、燥热、出虚汗、心悸、上虚火,一要食补,二要定心气。
·上午喝姜枣茶,下午喝金银花甘草茶,湿热重加罗汉果,火气重加绿茶。
·解暑茶:银花甘草茶、酸梅汤(可搭配黄芪补气虚)。
·谨防肠道病热证(手足口、痢疾、肠道息肉、湿热便秘、痔疮出血),凉拌马齿苋、马齿苋蜂蜜水(马齿苋榨汁加白糖或蜂蜜饮用)、牛蒡、罗汉果。
·蜂蜜:槐花蜜-清热凉血、适合内热体质;枣花蜜-养脾胃、适合脾胃虚寒;荆条花蜜-祛风散血,预防风寒感冒;柑橘花蜜-疏肝理气解郁。
·身上红疹-血热毒-银花甘草茶预防,松花蛋红苋汤:带根嫩红苋菜1把、松花蛋2个、大蒜2-3瓣、猪油、盐。
·避免光敏反应-避免食用促使光敏反应的食物:芹菜、香菜、灰灰菜;抗光毒食方-胡萝卜番茄汁:胡萝卜番茄榨汁,洋槐花蜜调味。
5.小暑5-5/6至5-20/21/22,排毒时机,不宜剧烈运动
·排毒:火毒、心火重、心肾不交导致失眠-莲子心甘草茶(莲子心2克、甘草5克),光毒-胡萝卜番茄汁,血毒-银花甘草茶预防、松花蛋红苋汤。
·雷雨天气胸闷气短-补气养阴-二子延寿茶。
·苋菜炖猪肝,预防老年白内障和青光眼。
·三伏天补气-黄芪粥(黄芪30克、粳米100克),感冒、内热时不喝,荷叶茶祛湿(荠菜水-姜枣茶-黄芪粥,顺时养生)。
·三伏天排毒-三伏贴,每伏第一天贴,或每隔三天贴一次,喝玫瑰红糖茶(干玫瑰花12朵、红糖适量)辅助三伏贴;宜上午贴,阴雨天不贴、感冒咳嗽不贴、皮肤病不贴、贴时忌生冷海鲜辛辣、空气不好不贴,忌冷风空调。
·三伏贴操作:①拔罐、姜片涂擦穴位开穴;②中药艾灸贴,成人2-6小时,儿童0.5-2小时,主要贴后背两侧膀胱经,脾胃虚弱-加贴中脘、足三里、三阴交,关节痛-加贴阿是穴,女性-加贴膻中穴、三阴交穴、关元、气海(生理期不能拔罐、刮痧),经常咳嗽-加贴天突穴,眼睛不好-加贴耳垂,眉紧用脑多-加贴印堂,牙齿痛-加贴合谷,经常感冒-加贴大椎穴;③第二日穴刮痧穴位排毒。
·三伏贴贴后反应:①皮肤发痒-体内有湿毒、血毒-刮痧帮助排毒,痧痕鲜红色-热毒,紫色-血瘀,不明显且不痒-湿气重,一般只刮后背、手臂和大腿两侧;②身体发冷-寒湿重-吃羊肉补阳气,膝盖凉-心阳不足-樱桃酒擦膝盖;③身体乏力-气虚-黄芪粥。
·三伏天可以继续喝姜枣茶的情况:胃寒、胃口不开、气血不通、下巴经常长痘、手脚冰凉、长期在空调房,可以清晨喝姜枣粥、黄芪、罗汉果、梅子汤(甘草、陈皮、乌梅、山楂、桂花)一起煮饮。
·夏吃辛,发散,清肺金,祛表邪,调理皮肤病;初夏/胃寒/长期待在空调房-辛温食物:姜葱蒜、花椒、胡椒、辣椒、大料-暖脾胃、祛胃寒,三伏天-辛凉食物:桑叶-止虚汗、薄荷-疏肝解郁/预防风热感冒、菊花、金银花-发散风热、抗病毒。
6.大暑5-5/6至5-20/21/22,湿热夹杂,预防暑气伤人
·冒暑(风热感冒)-银花甘草茶,肠胃型感冒-藿香正气水/姜片香菜汤+甜杏仁拌茴香:甜杏仁冷水下锅、水开后煮10分钟以上、加入鲜嫩的小茴香菜、再放酱油和醋调味(不放白糖)。
·夏天剧烈运动后喝温开水快速降温解暑,喝冰镇饮料可能会引起中暑或心绞痛。
·中暑(汗-喘-心跳加快-高热头晕)喝温开水、温茶缓解。
·“夏行冬令”、贪凉-伤暑-病气潜伏,秋冬季节感冒。
·夏打盹,是暑气伤到心脏功能-三伏天每人每天进补30克黄芪,气补过量可喝陈皮水缓解。
·去心火,除湿热,预防风热感冒-银花甘草茶:绿条无硫烘干金银花10-30克、生甘草3-10克,沸水冲1分钟后倒掉,再冲入沸水闷10分钟,女性经期、风寒感冒期间停饮,加大甘草量与金银花相同、可预防调理皮肤。
·从夏到秋,晚上睡不好,醒得早-五味子凉茶:五味子稍微捣一下、水煮30分钟、放温后加入蜂蜜;可加罗汉果、甘草或红糖调味;气虚可加党参、黄芪同煮,煮好后加入枸杞。
图片
三、秋收篇
1.立秋8-7/8/9至8-22/23,宜补精气,忌喝凉水
·祛湿-黄芪茯苓粥、荷叶祛湿茶(炒荷叶茶)、荷叶白扁豆粥(粥快煮好时荷叶盖在粥上,继续煮5分钟)、荷叶冬瓜皮水(湿热重),荷叶健脾胃、升举清阳;谨防后背受凉;夜里燥热-阴虚-酸梅汤、桑葚膏。
·饮食调整:①秋不食瓜-西瓜;②吃应季酸水果:桃、葡萄;③减凉菜、增热菜,增加蛋白质、油脂。
·秋天腹泻,吃不干净食物后腹泻-蒜泥凉拌马齿苋(不焯水);要想秋天不腹泻,立夏要喝姜枣茶。
·肺气不足-十全大补酒糟鸡,土鸡块腌好、炸熟,醪糟加鸡块煮开后即可。
·大便时干时稀、腹部胀气痛-引气归原-酸梅汤:乌梅12个、甘草6克,冷水下锅,水开后煮20分钟,可加大枣、陈皮健脾胃,可加山楂、桂花、罗汉果调味;春天注意养肝。
·侧柏叶煮水洗头发防脱发。
·莲花驻颜粉:莲花粉70克、藕粉80克、莲子粉90克,混合,每次取一勺,用一小盅酒调化,温热后食用。
·连瓤带籽吃甜瓜,调理咳喘,预防支气管炎。
·百病生于湿-防范湿气:①大暑-祛暑湿,清热祛湿;②立秋-补气祛湿,肝胆、脾胃系统;③处暑-补气祛湿,肾、膀胱系统;④白露-润燥、祛湿。
·女性湿气表现:①下巴长痘、湿疹-鱼腥草榨汁,怕寒加生姜,②胖-荷叶冬瓜皮水,有寒加陈皮;花椒、生姜、艾叶煮水泡脚;男性湿气表现:①泌尿系统疾病-鱼腥草,②痰湿-三花茶(玫瑰、茉莉、月季、乌龙);老年人:心肺部位-喝薤白粥(薤白30克,煮粥);小孩子:消化系统、经常咳嗽、感冒发热-消食化积-鸡内金粉蒸蛋。
2.处暑8-22/23至9-7/8/9,补脾气、补肾气、祛下焦湿气
·补肾排湿汤-出伏送暑补肾汤:豆腐1块、豇豆角1把-补肾、空心菜1把-排水湿、油、盐、胡椒粉-引火归原。
·秋乏、血不足-补气血、祛湿热-相思长生粥:红皮花生、红小豆、绿豆、大米,各50克,易夜醒加小米,湿气重加高粱,小孩喝加冰糖或蜂蜜调味。可吃花生芽(花生清水泡一天后,纱布包起,早晚冲水至发芽)滋润皮肤、肺脏、肠道。
·停吃西瓜;不宜吃萝卜;少吃姜;适合吃豇豆角、空心菜-解食物之毒/解体内血毒/清胎毒-空心菜煮水泡澡缓解婴儿湿疹/排水湿(空心菜老秆炒黄豆:黄豆油炸酥后与空心菜老秆同炒-补气祛湿)、吃五谷杂粮;秋夜提前一小时睡觉。
·温差大,防内火和外寒-祛内热,清下火-丝瓜蛋花汤(脾虚腹泻不宜吃丝瓜肉)/清热解毒-丝瓜皮炒青椒或酸豆角/祛热毒-炒丝瓜叶嫩尖。
·通络脉:①风湿重、关节炎、月子病、痛风、尿酸高、湿热-丝瓜络煮水疏通络脉中的风和湿(丝瓜络洗净切碎,冷水下锅煮一小时);②血脂高、脂肪肝、血瘀-橘络-疏通络脉种的痰和瘀。
3.白露9-7/8/9至9月22/23,肺部保养。
·红酒炖梨:梨、红酒、丁香粉,秋初突发嗓子肿痛,先吃牛蒡,再吃红酒炖梨,喉咙干、痒、痛适用。
·无花果炖梨:无花果3-5个、秋梨1个,防治慢性咽喉炎、声带小结等,养肺又养肾。
·自酿葡萄酒:葡萄、冰糖5:1,葡萄捣碎,一层葡萄一层冰糖装入玻璃罐,晒一天后阴处保存,一个月后开盖搅拌,滤掉残渣,长期保存。
·上燥下湿-出伏送暑汤、红酒炖梨、莲子银耳羹,秋季补水食物:梨、莲子、枸杞、墨鱼干、木耳、银耳。
4.秋分9月22/23至10月8/9,阴阳相争,开始进补、封藏,阴阳双补,滋阴补气补血,收敛神气,精神内守
·秋乏、悲秋-补肺气:五味子、枸杞、莲子、银耳。
·上燥下湿-润燥祛湿-喝银耳莲子羹,湿气重用带心红莲、特别湿继续喝荷叶粥、湿热喝荷叶冬瓜皮水;建议秋分吃至来年立春。银耳调理:皮肤干燥/咳嗽/胃病/牙龈出血/便秘/心悸失眠;清内热-银耳雪梨;脾虚-银耳去心莲子;血虚-银耳桂圆;便秘-银耳百合;气血虚-银耳大枣;补肾-银耳枸杞。
·中秋节月饼:推荐五仁月饼、蛋黄莲蓉月饼。
·吃冬瓜-清热祛湿,带皮吃预防湿热伤肾和膀胱,冬天不宜多吃。
·螃蟹-滋阴、健肾、养胃,滋阴补肾-送子蟹汤:小螃蟹、冬瓜各半斤、生地60g、生姜、黄酒、肥肉,生地提前泡水,加肥肉先煮半小时,水开后加螃蟹块、冬瓜块、生姜、黄酒继续煮半小时,起锅前加盐调味,可每周喝一次,喝到立冬节气,感冒生病期间不喝。
·桂花-开窍解郁、暖胃健胃、养肺调肝,桂花醒酒汤:桂花3g、乌梅6个、冰糖,乌梅冰糖煮水,起锅时加入干桂花;肠胃不好-桂花甘草陈皮梅子汤,受寒咳嗽-桂花陈皮水。
·吃栗子-补肾壮骨。
5.寒露10月8/9至10月23/24,养肝血关键期,理血活血
·寒露节气失眠、脱发多、视力减退、指甲变薄竖纹、手脚发麻-秋气伤肝血、肝血亏虚。
·调理肝血虚-①桂子暖香茶:干桂花3g、枸杞子1把,沸水冲泡;②桂花银耳羹,银耳羹加枸杞子、干桂花;新鲜桂花保存:采摘后放上一两个小时,淡盐水泡洗,晾干后一层桂花一层盐保存;糖桂花:干桂花+蜂蜜;吃甜食放桂花,助消化、祛口气。
·深秋秋风伤人,主要在头部和上半身,风寒感冒-葱姜陈皮水、姜去皮,脾胃性感冒-香菜葱姜水/藿香正气水,拉肚子-姜枣茶或带皮姜丝绿浓茶,预防凉燥-桂子暖香茶。
·保养眼睛:①内调补血,干眼症-枸杞子,迎风流泪-大枣;②外养活血,熏蒸-双花茶:金银花10克、菊花10克,沸水冲泡后熏蒸3-5分钟
6.霜降10月23/24至11月7/8,寒气主宰,暖血、补血,食方可延续到大寒节气
·滋养肝血、补心脾、滋阴润燥-双莲墨鱼汤:墨鱼干1-2只、肥猪肉1小块、莲藕250克、莲子20粒、枸杞20粒、陈皮半个、带皮生姜3片,墨鱼干、莲子泡发,加入莲藕段与其他原料一起冷水下锅,大火烧开后转小火,炖40分钟到1小时,起锅前加少许盐;墨鱼骨可取骨粉止血或擦牙齿、美白牙齿;隔一两天喝一次,喝到开春。
·吴茱萸:①佩戴吴茱萸粉香包-防风防寒,避免感冒、头痛;②吴茱萸煮水泡脚助眠;③吴茱萸粉末调醋或香油,敷涌泉穴引火下行、祛除湿气,治口舌生疮、牙龈肿痛,连贴两周;④吴茱萸粉末调醋,敷公孙穴,调理儿童咳嗽有痰。
·山茱萸强筋壮骨汤:山萸肉、熟地、淮山药、茯苓、牛骨髓。
·降压白菊饮;风热感冒-桑叶黄菊饮,各10g;咽喉肿痛-罗汉1野菊30g饮;降压降脂减肥饮:山楂30g、白菊、甘草各6g。
·咳嗽有痰-梨皮、萝卜皮煮水;消积食橘皮泡水。
·重阳节,宜登高望远,畅吸空气负离子。
图片
四、冬藏篇
1.立冬11-7/8至11-21/22,宜进补
·补肾阳:羊肉+胡椒粉(引火归元);凉拌茴香菜(茴香菜、植物油、豆瓣酱);红香茶(小茴香9g、生山楂30g、甘草6g)
·补肾阴:白果墨鱼汤(白果7粒、墨鱼干1只、肥肉50g、枸杞20粒、陈皮1个、带皮生姜3片)
·防治感冒:生姜红薯汤(红薯半斤、带皮生姜3片)
整个冬季,多吃红薯:
·退低热:无合并扁桃腺炎—葱姜陈皮香菜水,孩子退低热—藿香正气水滴肚脐,并发扁桃体炎、喉咙肿痛—双黄连口服液、板蓝根、牛蒡
·退高热:蚕沙竹茹陈皮水(各30g,孩子减半,婴儿各10g),原料冷水下锅,水开后煮3-5分钟;蚕沙宜用晚蚕沙,竹茹宜用淡竹嫩竹,陈皮宜用川红橘陈皮
2.小雪11-22/23至12-6/7,始冬藏,宜休息
·补肾养藏汤:生栗子6个、生核桃6个、枸杞1小把、陈皮1/4-1/2个
·小雪不见雪:补肾养藏汤+五六个干山楂
·☆冬天,每天都应该吃一点红薯(包括白薯、红薯、紫薯),带皮吃,可以:增强脾胃功能,预防肠道疾病,抗癌,补充赖氨酸、钾元素;紫薯香蕉泥(蒸紫薯+香蕉+酸奶+干果)
3.大雪,12-7/8至12-20/21/22,宜大补心肾,宜封藏、安心静养,忌劳神、劳身
·大补养藏汤:栗子6个、核桃6个、莲子6个、枸杞1把、葡萄干1把、陈皮1/4-1/2个(可加少许麦芽糖,孩子吃麦芽糖健脾开胃且防止蛀牙)
·“风”病肆虐,易得肾风病,虎潜丸(健步强身丸,调治两腿酸软无力、腰腿痛、关节痛、骨质疏松症),羊肉汤送服
·中老年肾气不固,频繁起夜、脚后跟开裂—糯米粉调成糯米糊糊,每天吃,或者大补养藏汤+糯米粉
·警惕突发心肌梗死和上消化道出血
4.冬至,12-21/22/23至1-4/5,冬至前、阳气最弱,养生的起点和原点,宜养心、养阳、察病、进补
·先喝两天葱姜萝卜陈皮汤散表寒(葱白连须2根、带皮生姜3片、半个到一个萝卜的皮)
·补心养阳汤:羊肉1-2斤、黄芪100g+当归20g(提前泡水半小时)、甘蔗2-4节(可用牛蒡或白菜帮子代替)、带皮生姜2块、大枣8个,调料:黄酒1两、胡椒粉(起锅前放)、香菜50g(不下锅)、盐(不下锅),可喝到立春前;
如雾霾严重,不加黄芪;早上和上午的时候喝
·冬至受寒—川红橘切小粒,醪糟水送服
·警惕肺心病,养护心肺功能,喝薤白粥(薤白30g、大米适量)
·冬至后七日,进补、艾灸、静养……一阳来复
5.小寒,1-5/6至1-19/20,防下半身寒湿,同时排毒
·腊八粥:糯米、粳米、小米、红豆、绿豆、豌豆、薏米、芡实、大麦仁、小麦仁、莲子、花生、白果、甜粥——银耳、桂圆肉、红枣、松子、葡萄干、樱桃干(可加山茱萸固摄精气)/咸粥——胡萝卜、香菇、腊肉、核桃仁、松子、芝麻;五味俱全:米、豆、谷、果、菜,红小豆和糯米是必备的
·腊八蒜:大蒜、米醋、红糖,抗氧化、抗衰老
·糯米红豆饭:红小豆2两、糯米2两、动物油、盐、芝麻各少许(红小豆泡水后煮约十分钟,生糯米下油锅翻炒至发黄,加入红豆汤焖熟,出锅前撒上芝麻),补心祛湿
·鸡蛋——温性,气血双补,蛋黄养心安神,鸭蛋——凉性,蛋白润肺止咳
·孩子补脑——赛蟹黄:鲜鸡蛋2个、生咸鸭蛋1个,猪油、带皮生姜末、醋
·喝酸奶补充蛋白质、补钙/蜂蜜醋水(1勺醋、1勺蜂蜜、1杯温水),减压饮品
6.大寒,1-20/21至2-4/5,进补、暖身、排湿
·吃糯米固肾气,消寒糯米饭:糯米2两、红枣10个、腊肉1两、猪板油、陈皮少许,糯米泡水2小时后沥干,下油锅煸炒,炒至9成熟,加红枣炒至焦黑,加入煸好的腊肉出国;炼猪油时,加少许陈皮丝;老人不消化,喝陈皮水,小孩不消化,喝大蒜水。
·警惕急性脑梗死(简单测定:伸臂、笑、语)
·年夜饭推荐:
*饮料——千岁饮(猕猴桃汁),餐后吃助消化、降油脂;
*茴香豆腐饺子,补肾阳、暖胃祛寒;
*天麻炖鲤鱼头加花椒籽,补阳;
*鸡酪汤(鸡蛋、鸡胸肉、青菜,鸡汤烧开,依次放入切碎的鸡胸肉、打发的蛋清,凝固关火),滋养心肾(蛋黄加猪油、白糖,下锅炒熟,做甜黄泥);
*什锦银耳羹,银耳羹炖好,加入各种水果丁,入锅煮开,撒入枸杞,关火起锅。
·肉吃多——山楂消食,干山楂炒黑加水煮开,米吃多——锅巴煮水喝,面食吃多——喝原汤化原食,原食炒焦了吃,鱼吃多——酱豆腐,酒喝多——喝酒时喝橘子皮泡水,第二日吃糖醋汁拌白萝卜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吉林炒股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